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青春挺膺||长安大学赴甘肃正宁“渭水衔梦·陇原耕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纪实(三)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量:

科普播撒知识种·小小讲解传星火

7月14日,甘肃省正宁县北辰小学长廊上,52块展板排成“S”形,童声讲解此起彼伏;科技馆内,火山“喷发”、云雨“生成”、土壤“分层”三连实验轮番上演。长安大学“渭水衔梦·陇原耕心”实践队携手北辰小学12名“小小讲解员”,并联动华东理工大学“山海情·艺路同行”支教团,以展板、实验行,为200余名师生和群众奉上“科普一日营”。大学生放下话筒,小学生拿起麦克风;两校跨地域协同,共绘教育扶贫同心圆——科学的种子,正在黄土塬上生根发芽。

Part1、童声讲解·科普有了“娃娃腔”

52块展板沿长廊呈“S”形排开,主题自“地球诞生”一路铺陈至“恐龙灭绝”,又由“水的分布”延伸至“生命起源”。7月14日上午8点30分,长安大学实践队员与北辰小学12名“小小讲解员”并肩而立:大学生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辅以图片、数据、真实案例,将抽象概念“翻译”成通俗语言;小学生则接过话筒,独立完成讲解,并主动向观众抛出“知识小问答”——答对者即可领取实践队精心准备的奖品。童声与青年学子的此起彼伏,现场互动热烈,展板前人头攒动。

小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尹洁耐心讲解展板

小讲解员解释恐龙起源

小讲解员介绍地球结构

小讲解员科普黄土滑坡

Part2、妙趣实验·点燃好奇“三连击”  

五楼科技馆同步上演科学实验秀。实验围绕“云雨现象”“土壤分层”“火山喷发模拟”三大主题展开,由实践队员邓有成统筹,现场分工明确:台上讲解原理与步骤,台下辅助答疑,秩序井然。

活动伊始,邓有成抛出问题“雨雪冰雹从何而来”,同学踊跃作答,随后结合示意图详细讲解水循环。土壤分层实验中,王灿灿引导同学操作,观察土壤沉降分层,直观认知颗粒规律。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将气氛推向高潮——小苏打与白醋相遇,“岩浆”喷涌,掌声四起;侯健趁势讲解二氧化碳推力原理,让科学知识在玩乐中入脑入心。

邓有成解答“云雨”现象

王灿灿展示土壤分层

侯健模拟“火山喷发”

Part3、师生共话·交流赋能共成长

7月14日16:00,实践队指导教师李同录教授、李萍教授走进北辰小学科学实验及展板讲解区域,实地慰问“小小讲解员”,并与之展开科学对话。

对话从孩子们讲解的化石知识切入,探讨其形成过程,追溯生命起源。交流中,学生引用《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李萍教授肯定之余,鼓励他们将知识融会贯通。李同录教授寄语学子:把科学探究延伸至日常生活,从当下所学迈向未来理想。提问、演示与笑声此起彼伏,科学种子悄然萌芽,讲解能力在互动中持续生长。

科普长廊师生共话

Part4、双校携手·共筑教育扶贫同心圆

7月14日下午,在正宁县团委牵线搭桥下,华东理工大学“山海情·艺路同行”支教团4名成员抵达北辰小学科技馆,与长安大学“渭水衔梦·陇原耕心”暑期实践队联合开展科普实验交流。双方迅速对接流程、明确分工:华东理工团队负责实验道具布置与互动答疑,长安大学团队主导科学原理阐释与实验制作。两校队员协同配合,共同为100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场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联合科普活动,为教育扶贫注入校际合力。

华东理工队员互动答疑

双校合影定格瞬间

当夕阳掠过黄土塬,北辰小学长廊上的52块展板仍在微风中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哐啷”声,像是对这一天热烈互动的余韵回应。12名“小小讲解员”胸前的徽章在逆光里闪闪发亮,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是握住了话筒的“科学主人”。长安大学实践队即将返程,但他们留下的一张可持续的科普网络——大学生播下种子,小学生接力灌溉,更多的孩子将在下一个暑期收获果实。科普扶贫的真正终点,从来不是一场活动的结束,而是当山风再次吹过,孩子们依旧能把科学的回声传得更远、更久。



(供稿供图|尹洁 王灿灿 赵婷婷 苏培琳 供稿审核|李萍 沈伟 丁炜裕)


上一条:青春挺膺|长安大学赴甘肃“追寻航天足迹· 践行强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纪实(一) 下一条:青春挺膺|长安大学赴秦岭实践队深拓“两山两化”路径,多线并进调研留坝生态产业与治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