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实践中,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在学习研究、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班级建设等各个方面宛若星辰熠熠生辉,引领我们共同成长。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大学子能“追逐光、成为光、发散光”,以奋进为笔,磨砺青春底色、绘就炫彩青春。
![](/__local/D/A2/55/8DCF4169137CE42BC222554A65A_8DD5D8F3_C9CD.jpg)
赵思源,男,中共预备党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首批会员、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院会员、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作家。主播。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擅长写作、播音、书法等才艺,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小作家档案名录》,其文学作品散见于《青春诗刊》、《青少年作家精选》、四川文学艺术网、中国青年网等知名文学杂志与网站。目前已累计撰写小说散文30余万字、现代诗200余首、书籍2本,个人电台收听率破1.5万,累计收听时长1500小时。
化墨为露,润万物有声
“字语心声,笔尖风雅”。谈及对艺术的热爱,生于书香门第的他从小便与文字结缘:4岁师从著名书法家黄伦先生;5岁开始主持校内外各类文艺活动;7岁开始写诗填词;10岁写下自己第一篇长篇小说(共计2万余字);12岁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小作家档案名录》;13岁受邀加入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成为首批会员;17岁获第五届“北大培文杯”四川省一等奖,并赴北京大学参加现场决赛,获全国三等奖……至此,一颗文学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__local/F/09/20/4BDC68A4ECB14233A162964EEC9_019A9C82_F9AA8.png)
![](/__local/8/C3/94/4A8278413DCF60029A57D613EEF_1EB86510_2FE21.jpg)
每个诗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长安”。进入大学后,他对文学的热爱依然不减。
2021年6月,中国最优秀的公益性诗歌丛刊之一《青春诗刊》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出征稿启事,他了解到后,心中的第一念头就是要把“长安”“文学”“青年作家”等诸多关键词带到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去。于是,他潜心创作,不断打磨润色自己的文字。经过层层选拔,他以优秀大学生诗人身份入选其“大学生诗潮”专栏,同时,以长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6首参赛诗作在9月3日全部登刊(长安大学仅一名入选)。诗作《摆渡人》中的一句诗“远方除了遥远和你 / 一贫如洗”更是被选为该期经典名句。
![](/__local/2/66/37/BB234BA7A5740C6A6A94FF1FE72_41F469BA_12849.jpg)
![](/__local/4/06/C1/D433B841FBD260DF814CE4EAAD8_8A90468B_F273.jpg)
![](/__local/2/B7/A9/AEE7EEA3372A21AB96A7DF9F005_930238B6_FDB0.jpg)
![](/__local/A/AF/91/32D85265297A684FAA343C47BDE_1B6FCD35_AB6BF.png)
在见证现代诗在当代文坛的小有成功与肯定后,他继续磨砺着自己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能力。2021年11月,他以笔名“尘风”发表散文《情怀与诗》《告白之夜》,凭借其标志性唯美细腻的文风入选《青春诗刊》“2021年度散文精选”,与多位大作家一同登刊,同时获赠其纸质刊物。笔下的文字与故事被美誉为“妖冶而不失素淡”“妩媚而不失纯洁”。
2022年6月,他的小说《风起月苋》荣获长安大学文学社第三届黑与白征文比赛全校一等奖(总分第一名),2023年6月,他的小说《天堂向晚》荣获长安大学文学社第四届黑与白征文比赛全校一等奖(总分第一名),成为该比赛自举办以来唯一一人蝉联冠军。
![](/__local/1/B5/07/944F8624F63D142DEA91C2B8C03_5E2AFBCF_2391B.png)
![](/__local/1/27/E2/059D1A92DB7812ACA071C33B906_EAF4F765_6239.png)
![](/__local/9/3D/0C/BAB19D9309CC57D97B958F3F8B4_A26C2B8C_D039.png)
然而,在日复一日的思考、感悟中,他逐渐意识到——奖项只能代表个人的荣誉,并不完全能够为学校,为社会,为时代带来真正卓越的贡献。于是,他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从琳琅满目的活动与比赛中抽身,潜身于更深刻的创作中,心怀文学,为时代着墨。这一写,就是三年:他成功在大学期间独立撰写了两本纯文学书籍《三途梦寻》《涤梦之家》,共计17万字。目前的他正在联系画师与出版社,准备举办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为早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而不懈奋斗(省作协成员申请要求为发表15W字和出版纸质书籍1本,即将满足),让长安也能以今后的自己为荣。
![](/__local/5/78/6A/9884335397CE90953608669B8D8_D306F75D_53EB3.png)
以音为媒,诵长安风骨
“专于一长,通晓百艺”。写作之余,他在播音方面也展现出了才华与天赋。他在大一刚入学时就被特招进长安大学广播台(免面试),成为周四文学组的一员。三年来,他身为长安大学广播台的播音兼编辑,累计为长安大学广播台撰写优质美文(散文、小说、现代诗等)30余篇,共计5余万字,其中6篇为自写自播自制作。播音作品涵盖长安大学广播台官微乐享私藏、长安随笔、寄风给你、玩咖听世界等众多板块。获长安大学广播台最佳编辑奖、党委宣传部学生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社团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
![](/__local/F/EA/F5/71EFB70276793DBFC3089BEAD69_EFA00DCC_255C8.jpg)
![](/__local/9/4D/74/AF95FDA4FB48A98626F873365C8_B5CE7A4E_4626E.jpg)
2021年3月,他入驻喜马拉雅广播电台,并陆续上传自己的播音作品于此。所有作品的文案、录音、剪辑、多轨、制作等工序均由他一人包揽。晚间专辑收听率破1.5万,累计收听时长1500小时。从主播到全能的制作者,从听众投稿到自己撰写的唯美散文,在一个个深夜,他用自己温润的声线慰藉着许多失意的人们,也在向大千世界传递着长安的风骨。
除此之外,他还曾担任“青春向党·奋斗强国”长安大学青马学校经典诵读会地测学院供稿和领诵;院彩虹心协第13期主播;作为长安大学广播台代表参演长安大学70周年校庆MV;为剧本杀《九州四海入镜来》等制作音频彩蛋并投稿官方……声音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止脚步,一直致力于将更加动人心弦的作品带给这个时代。
鸿鹄之志,须风雨兼程
“鸿鹄之志,风雨兼程”。写到,说到,自然也要做到。
行远山,赴千帆。2021年7月,他作为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的宣传员,奔赴陕西延安革命遗址,心得体会被刊登于中国青年网,获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宣传员”;着白衣,怀锦缎。2021年12月,他在疫情期间尽心尽责地为同学们服务,获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证书。
![](/__local/7/48/68/70F6318DCB364859CCB985501F9_54532684_50CF6.png)
“博雅之星者,才华博览,行举文雅。它不仅仅是音乐、舞蹈、朗诵,更需要有一个人,去做一些洗涤灵魂的事情,这就是文字带给我的使命感。”
校园生活中的他是傲立于世俗间的青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当大多数同龄人都沉浸在游戏、短视频、出校游玩的享乐方式时,身处理工科学校的他偏爱着读书、养花、品茶、练字的诗意生活。他会在朋友们的生日零点准时送去手写信;会在重要的日子里写下字条祝福;也会在同学们失意之时化身“知心姐姐”,用自己的阅历与涵养为她们消解心头的尘嚣与燥热……有笔有书有肝胆,亦狂亦侠亦温文。
![](/__local/F/9C/A5/0955FEFC424751366FC66B22B81_C8571ED3_6AF8C.png)
如今,拥有着校园诗人与青年作家身份的他,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大概是:“为什么在大学没有选择和文学相关的专业?”听到这个问题,他莞尔一笑,回答道:
人生是一场游戏
普通玩家选择标准配置
高端玩家选择自定义配置
文章憎命达。看似惊艳的文字背后也隐秘着少年许多不为人知的苦难,这底色终究是明灭在他的时光里,成为了最软的情怀与最硬的风骨。在获奖感言里,他这样总结道:
我一路走来的挫折与质疑
就如同长安的蒙蒙细雨
少见、绵软、微凉
以及
还没到能够让我撑伞的程度
“你有什么想要留给你的朋友,你的粉丝,你的后浪,以及这个时代的话吗?”
“……有的。”
他稍加思索,提笔为刃,落纸云烟:
莫要责怪曾经的你
他一个人站在大雾里也很迷茫
莫要忘记如今的我
他一个人站在大雾里也很闪耀
![](/__local/8/FC/5F/75785557C46A0A159D2DA68FAC7_5C2D810F_A877.jpg)
饮水思源,赠予来者言
(关于心态)
我的安全感应当来源于
眼里如约而至的晨曦
脑海里充盈的智慧和阅历
口袋中常备的灵感和故事
温润的声音、秀丽的字迹
和日渐优秀的自己
而不是虚拟世界里良莠不齐的评语
和现实生活中脆弱复杂的交际
(关于人生)
如果你注定要成为优秀的人
那么人生的答案就藏在你的血脉里
如果你注定不是优秀的人
那你便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而我们也终会在欢喜处相逢
(关于文学)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精神革命而奋斗的道路
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纯粹而神圣的文学而献身
我们的文字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如若此后没有炬火
我,便是唯一的光
(供图供稿:赵思源 审核:杨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