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调研黄土滑坡灾害的发生机理,2023年7月29日,长安大学“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跟随科考队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乡对洒勒山滑坡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
![](/__local/9/FA/0B/078F1A9E658CA3C6F6C100D2061_F5EDF636_D5B86.png)
洒勒山黄土滑坡
![](/__local/D/82/5B/79A80EC9BEC407706B1318C696D_835B11BE_1B2B7.png)
黄河上游科考队员在洒勒山滑坡合影
洒勒山滑坡位于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乡巴谢河北岸,所处的果园乡位于秦
岭-祁连山中间隆起带上形成临夏红层构造盆地中心。据了解,1983年3月,洒勒山黄土滑坡发生,仅3~5 min的时间内,近6千万m3的滑坡堆积物掩埋了果园公社的洒勒、新庄、苦树等4个生产队,伤亡200余人,毁坏农田3千余亩,报废小型水库一座,为我国北方黄土地区罕见的滑坡灾难。
![](/__local/4/1F/B6/6AC1E398260B8B1CA0E917CBFB2_8E9330BB_CBE93.png)
庄建琦教授为实践队员介绍洒勒山滑坡的形成机理
暑假社会实践队在科考队庄建琦教授的带领下从甘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市出发,驱车近三个小时到达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果园乡巴榭河北岸的洒勒山滑坡。庄建琦教授就洒勒山滑坡发生的“三怪”展开介绍了洒勒山滑坡的发生机理。讲解完成后与实践队员们一起飞无人机采集影像资料,并结合影像资料为实践队员们进一步讲解黄土滑坡的地貌特征。为了增强队员们对黄土滑坡的认识,庄建琦教授带领实践队员们徒步到滑坡体上开展调研学习,通过庄老师对滑坡形成机理的讲解以及徒步考察中与实践队员的互动交流,实践队员对黄土滑坡形成的成因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课内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__local/B/E3/6B/5EDC754ADF2780C64C6020CF02B_517726BC_DBB0E.png)
庄建琦教授和实践队员一起进行无人机影像采集
![](/__local/7/C9/88/E4DCC4295EEDE25FA4EF2B23607_EAA692A1_23784.png)
实践队员与科考队老师们徒步到滑坡体上考察
![](/__local/5/93/2C/2051F4A7F032833D57ECA6F28C4_86A854CD_D1F0E.png)
庄建琦教授就滑坡体上的地质现象与队员们交流
![](/__local/4/59/20/84C2C1A52368A25BD8285A06B87_889FC952_1CC51.png)
实践队员在洒勒山滑坡前合影
通过对洒勒山滑坡的考察和调研,实践队员们对黄土滑坡的特征和成因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也认识到黄土滑坡的危害以及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威胁。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灾害研究的青年学生,要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素养,长本领、增才干,在实践中为黄河流域的地质安全做贡献。
(供图供稿 : 刘振江 韩炳权 审核: 苗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