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调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指示要求,积极响应学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年”和“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活动号召,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际,地测学院特开设此专栏,通过系列报道展现地测学院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范文 教授团队
团队简介:
今年7月26日,陕西省科技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会在西安召开,大会为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个人和项目代表颁奖。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长安大学范文教授团队完成的《黄土边坡微-细-宏观多尺度灾变理论及工程应用》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图 1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黄土边坡微-细-宏观多尺度灾变理论及工程应用
(2)奖励类别: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
(3)主要完成人: 范文,邓龙胜,于渤,马利锋,魏亚妮,卢玉东,于宁宇苑伟娜,梁迪,梁佳宇,董怀民,包乾宗,陈能远,周彦妍,姜程程
(4)主要完成单位: 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5)提名单位: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6)项目简介: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发,严重激增黄土地质灾害。极端天气与重大工程耦合作用下,黄土地质灾害的孕灾规律和成灾机制剧变,现有理论和技术方法难以满足防灾减灾需求。针对现有研究不足和迫切需求,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在黄土微观物理机制、细观力学理论、宏观灾变机制及防控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区内重大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取得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①微观物理机理,在微米尺度捕捉到水力作用下黄土颗粒运移、剪切带萌生扩展动态过程,揭示了黄土水敏性的微观物理机制;②细观力学理论,建立了黄土颗粒不同接触模式和黄土封闭孔隙的力学解析模型,提出了能够考虑微观孔隙率演化的黄土微细观耦合本构理论模型,构建了基于二元介质理论的裂隙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③宏观灾变机制及防控,阐明了堆载、开挖及降雨作用下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演进过程及灾变机制,提出了黄土边坡微-细-宏观多尺度灾变力学研究理论框架,应用于典型黄土边坡工程灾害防控。
图 2 剪切带萌生演化微观机制
图3 黄土微结构区域变化规律
图4 颗粒接触模式及力学模型
图5 黄土渗流模型及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机制
项目依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环境影响下黄土边坡灾变力学机制的微-细-宏观多尺度研究》被评为结题“优秀”。项目成果出版了学术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论文96(SCI 62)篇、授权专利13项(发明专利 5项)及软件著作权1项。依托该项目,培养团队成员获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谷德振青年科技奖、陕西省青年托举人才等。培养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外籍留学生1名),其中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海内外学者互访20余人次、博士生联合培养10余人。主办国际会议3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项目成果在黄土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效果好,同时在地质科技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供图供稿丨邓龙胜 审核丨欧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