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基础研究奠基秦岭屏障保护,生态工程护航中央水塔安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项目“秦岭生态系统动态演化与绿色发展机制”启动会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顺利召开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4 阅读量:


202362,由我校彭建兵院士牵头,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的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项目“秦岭生态系统动态演化与绿色发展机制”项目启动会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召开。启动会开幕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吴刚处长主持。

 

1 项目负责人彭建兵院士汇报项目总体架构

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长安大学副校长范文教授、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商洛市委副书记赵晓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于主任、管理学部刘作仪主任、吴刚处长、郑袁明处长、胡吉明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北京大学刘鸿雁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史志华教授、清华大学鲁玺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彭建兵院士、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一河研究员长安大学会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华研究员及项目骨干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 会议现场

长安大学副校长范文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我校的肯定与认可,并表达将全力支持该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商洛市委副书记赵晓宁表示将积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推动项目取得系列高水平成果;刘作仪主任对设立该专项项目的初衷及定位进行了介绍,希望各课题组通力合作,服务秦岭中央生态屏障带和生态价值提升的全方位实现。

项目汇报交流环节由陈发虎院士主持,彭建兵院士、吕一河研究员、钱会教授、郑华研究员分别就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演化与灾害风险管控、秦岭生态屏障格局与服务功能优化、秦岭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与水安全保障、秦岭生态效益转化与区域绿色发展模式等四个课题所承担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及创新点进行了汇报,指出项目最终将揭示秦岭生态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与人类环境系统三者相互耦合、共同作用机制,阐明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等五体的互馈作用及其灾害效应, 提出灾害防控管理方略;揭示秦岭生态屏障类型与格局变化和服务功能效应之间的级联关系,提出生态服务功能多目标优化方案和调控策略;揭示秦岭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格局和和水量平衡动态变化规律,提出秦岭中央水塔安全保障管理措施;建立高效的秦岭生态系统管理体系和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形成人地协调的生态服务系统。

  

3 合影

各课题汇报完毕后,会议专家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专家们肯定了该项目的重大战略意义与科学意义,并对该项目研究内容与方案逐一进行点评,就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调整与拟定目标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基金委相关领导对项目管理和预期成果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为秦岭生态保护、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提供基础科学支撑。

“秦岭生态系统动态演化与绿色发展机制”项目简介: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承担单位

资助经费(万元)

备注

1

42341101

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演化与灾害风险管控

彭建兵

长安大学

300

课题1

2

72349002

秦岭生态屏障格局与服务功能优化

吕一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60

课题2

3

42341102

秦岭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与水安全保障

钱会

长安大学

240

课题3

4

72349001

秦岭生态效益转化与区域绿色发展模式

郑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

课题4

 

课题1 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演化与灾害风险管控

本课题聚焦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与过程,研究揭示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等五体的互馈作用及其灾害效应; 揭示生态损害-土水灾害-地质灾害的互馈作用机制与递进演化模式, 提出三类灾害韧性防控技术与管控方略;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及调控管理对策。

课题2秦岭生态屏障格局与服务功能优化

本课题以秦岭山水林田湖草等多元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多尺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征及空间格局的地形分异规律和时间变化趋势,定量解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综合分析秦岭生态屏障的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组合模式;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理论,分析秦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耦合机制与尺度效应,提出秦岭生态屏障空间格局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策略。

课题3秦岭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与水安全保障

本课题定量分析秦岭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格局和水量平衡动态变化规律,评估地质环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秦岭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构建秦岭区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区域水资源态势和存在的压力;基于三水转化及四水共治的原则,分析秦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源涵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秦岭中央水塔安全保障管理措施。

课题4秦岭生态效益转化与区域绿色发展模式

本课题研究秦岭生态资产空间格局、时间演变规律与提升潜力,揭示生态效益受益者分布的空间尺度特征;阐明秦岭生态效益产生、利用时空特征与耦合关系,提出秦岭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基本模式及路径;阐明秦岭生态资产特征对生态效益形成的影响机制,揭示秦岭生态效益形成与利用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动力机制;阐明秦岭生态效益提升潜力与路径,提出基于生态产品供需关系的秦岭绿色发展路径和模式。

 

 

 

 

审核:荆琳   供图供稿:马鹏辉

上一条:地测学院黄强兵、王利教授受邀主持《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 下一条:地测学院安全工程系教师参加首届安全类专业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研讨会